我们用同样的材料,使用同样的操作工艺分别装裱两件同样质地的画心,一件在夏季进行,另一件在秋季进行,它们装裱出来的效果是有差别的。同一裱件,春季挂时平整,到了夏季就前后“抄背手”,反之,夏季挂时平整,到秋季又走样了。这些变化的根源就是干湿度在起作用。
对于裱件的平整来讲,气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。
人们在谈到最佳装裱时机时,往往提及唐.张彦远“球为上时,春为中时,夏为下时,暑燥之时不可用。”明.周嘉胄“已凉天气未寒时,是最善侯也。”的论述。实际上张、周二人所指的均是阳历十月前后。此时秋高气爽,干湿度相对稳定;裱件上墙干的透,下墙也不会遇到异常反应。这种理想的环境,是其他月份无法相比的。实践证明,在相对湿度55%至65%的环境进行装裱,最利于裱件的平整。
装裱所用的纸张与绫、绢,都是有机纤维制品,具有很大的吸湿性。当相对湿度高于65%,受纤维膨胀的影响,裱件则松鼓。当相对湿度低于50%,受纤维收缩的影响,裱件则卷曲。
我们用同样的材料,使用同样的操作工艺分别装裱两件同样质地的画心,一件在夏季进行,另一件在秋季进行,它们装裱出来的效果是有差别的。同一裱件,春季挂时平整,到了夏季就前后“抄背手”,反之,夏季挂时平整,到秋季又走样了。这些变化的根源就是干湿度在起作用。